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徐雪莹)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11月27日在北京一场活动上表示,文物需要有尊严。让文物进入人们现实生活,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才会神采奕奕。
当日,由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首都关心下一代大讲堂”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上,单霁翔作了题为《文化的力量 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专题报告。
11月27日,由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首都关心下一代大讲堂”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作了题为《文化的力量 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专题报告。
“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独有的,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遗产。”单霁翔指出,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时,中国一跃成为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申遗过程中,大量珍贵的文化资源得到抢救保护。我们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历史阶段,每一项申报都带有抢救性质。
报告中,单霁翔结合个人亲身经历,讲述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故宫博物院文化资源环境整治提升、文物修复、数字化转型、文创产品研发等历程和效果,分享了文化资源利用的心得体会,介绍了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新路径。
“文物是需要有尊严的。”在单霁翔看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就要让文物进入人们现实生活。人们拥有了知情权、监督权,文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才会神采奕奕。例如,通过环境整治、古建修缮、文物修复,故宫得以扩大开放区域。2014年,其开放面积首次突破50%;2018年底,开放面积突破80%。
“几年间,故宫从资源数据化走向数据场景化,从场景网络化走向网络智能化。”单霁翔介绍,如今故宫收藏的186万余件文物,每件都在官网上公布了信息。
除传统工艺外,科学技术也被运用到故宫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当中。200名文物医生、23个科技实验室汇集故宫文物医院,数百种文物在此修复后,健康地走向各个展厅,走进人们现实生活世界。(完)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王恩博)1998年,戴尔在福建厦门开设了第一间中国办公室,开始深耕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25年后的今天,戴尔是否依然看好中国?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吴冬梅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强调,“我们对中国的承诺从未动摇”。
这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戴尔也迅速完成了在华产业发展布局。截至2023年10月,戴尔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产品、运营、服务、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员工总数逾万人;在厦门、成都和昆山设有生产基地;在北京、上海和成都设有研发中心;在厦门设有全球采购中心。
“在这里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吴冬梅介绍说,历经25年发展,戴尔不仅把中国视为重要的市场,也把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根据最新公开数据,戴尔在2023厦门百强企业排行榜中是名次最高的制造业企业,亦是成都制造业百强企业前五。其位于江苏昆山的工厂,同样是当地最重要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
一段时间以来,外界出现炒作“外资退出中国”的声音,戴尔亦被波及。对此,吴冬梅回应称,戴尔始终致力于践行对中国员工、客户及合作伙伴的承诺。“这个承诺坚定不移,从未动摇,谣言不会改变事实。”
她强调,中国一直是戴尔重要的国际市场。虽然戴尔不对外披露单一国家市场业务情况,但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其全球营收超过市场预期。“我们对戴尔在中国的业务充满信心。”
一个“确定的中国”,是这种信心的来源。在吴冬梅看来,确定性蕴含在中国经济稳健的基本面之中。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领先;外贸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9月进出口总额创年内单月新高......吴冬梅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态势颇为熟悉,在采访中不时抛出一项项数据,印证自己的判断。“我坚信低谷已经过去,尽管四季度仍然存在一定挑战,但预计明年市场将呈现非常向好的趋势。”
更让戴尔放心许下在华发展承诺的,是中国对未来的眺望。吴冬梅认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方向和“双碳”目标相关政策,为戴尔开拓了发展空间。
据她观察,面对数字化和低碳的“双转型”挑战,中国各行各业对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戴尔的技术专长与此高度一致。“对于在华外企来说,这意味着广阔而崭新的机遇。”
基于这样的考量,戴尔正运用其在全球范围内积累的数字化转型认知与实践,积极推动在华经营的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
吴冬梅举例说,凭借现代化的混合云和边缘解决方案,戴尔提供了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林德叉车有限公司济南工厂实现生产能力提高27%,工艺质量检测速度提高30%,能源使用减少28%,总体效能提高12%。
在此过程中,中国多元的产业形态和应用场景也让戴尔受益。吴冬梅指出,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只有在不同场景中进行不断实践,才能积累大量数据,从而越用越智能。“中国大量丰富的场景,让我们的解决方案更加完善。”
“在不确定性当中找到确定性,是企业增强韧性、基业长青的关键。”带着这样的逻辑与思路,吴冬梅展望戴尔的下一个25年:“我们期待未来继续在中国发展,也对戴尔的未来充满信心”。(完) 【编辑:刘阳禾】